末代皇族西遼德宗耶律大石,他是怎樣一手建立遼國的?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(guān)心的問題,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,給大家一個參考。
各位朋友下午好!之前我們聊過不少開國皇帝,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一位被人遺忘的開國君主——西遼德宗耶律大石。古人稱西遼時,向來都以其開國之君耶律大石之名代指,因為耶律大石能夠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,率眾西征,在中亞地區(qū)創(chuàng)建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新“遼”國,實在是令人敬佩。
耶律大石,乃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,出身高貴的他自幼通曉漢文與契丹語,并擅長騎射。天慶五年(公元1115年)耶律大石中進士,遼帝賜其為翰林應(yīng)奉,不久又擢升為承旨,因為契丹語中翰林讀作“林牙”,故世人多稱其為大石林牙,中亞各國史書中,也以“大石林牙”記載這位西遼開國之君。
耶律大石歷任泰、祥二州刺史和遼興軍節(jié)度使。在女真大軍攻克中京后,天祚帝西逃至云中,命耶律大石等留守南京。面對宋金聯(lián)軍夾攻,耶律大石等人為了安定軍心、抵抗到底,遂擁立天祚帝堂叔耶律淳為帝,后人稱之為“天錫皇帝”或“北遼宣宗”。耶律淳登基后,命耶律大石為南京守將,負責拱衛(wèi)南京一切事宜。耶律大石在對時局進行分析后,決定向金國稱臣,并同北宋締約交好。
然而北宋君臣一致認為這是奪回燕云十六州故地的大好機會,堅決不同意和談。反而出兵二十萬攻打南京。早已做好準備的耶律大石率軍迎戰(zhàn),大敗宋軍于白溝河,耶律淳病死后,宋軍趁機奇襲南京城,遼軍于巷戰(zhàn)中再次獲勝。兵心復振后,耶律大石受到了所有遼人的欽佩稱贊,其用兵遵守"養(yǎng)兵待時"古訓,雖屢遭失敗,但都能把握時機反擊敵人,以一城哀兵破數(shù)十萬宋軍的耶律大石。
大敗宋軍后,耶律大石決定東征金國以恢復大遼,結(jié)果卻遭到慘敗,僅有二百親信精兵隨他突圍,之后耶律大石便率領(lǐng)族人西遷中亞。宋紹興四年(公元1134年),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帝國,并派大將蕭斡里剌率七萬大軍討伐女真,后因牛馬病亡被迫撤軍。眼見復國無望后,耶律大石徹底戰(zhàn)略重心轉(zhuǎn)向中亞伊斯蘭世界,于三年后親自率軍進攻西黑汗國,在忽氈大敗敵軍。另一方面,伊斯蘭世界在塞爾柱突厥帝國的指揮下組成聯(lián)軍,向耶律大石的西遼發(fā)動圣戰(zhàn)。宋紹興十一年(公元1141年),伊斯蘭十萬聯(lián)軍與西遼軍在撒馬兒罕一帶進行決戰(zhàn),此戰(zhàn)之中,耶律大石親率遼軍于卡特萬擊敗十萬穆斯林聯(lián)軍,乘勝追擊下下,耶律大石一直率軍攻至起兒漫。此戰(zhàn)過后,伊斯蘭勢力退出中亞,西遼成為這一地區(qū)的霸主,兩年后,耶律大石因病逝世。
耶律大石在位期間,總結(jié)遼國興衰教訓后,吸收當?shù)孛褡宓慕y(tǒng)治經(jīng)驗,因地制宜,制定了符合西遼國情的政治制度與兵制。西遼建立后,極大地推動了中亞社會經(jīng)濟文化的發(fā)展,并促進了這一地區(qū)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,西遼滅國后,蒙古重臣耶律楚材稱贊耶律大石"頗尚文教,西域人至今思之"。由此看來,耶律大石對遼國與契丹族的貢獻比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也不遑多讓。
發(fā)表評論